东来国际养生学会基础修炼课题

中国道理教学网/ 教学专题

   
       
   
中医气功基础知识
 
         
     

 

练功十大秘诀

编著:童世民

  • 调整心态
  • 聚精会神
  • 构筑理想
  • 意念转化
  • 去伪存真
  • 捕捉灵感
  • 身心体法
  • 灵活辩用
  • 顺其自然
  • 以功养功
 
       
   

 
   

气功之气

 

物理性的气:音声、光普、人体热量。

生物性的气:活性体内的元素、质量。

心理性的气:具有感情的物质、感觉、超感觉、念力(具有意识的能源),可以用意识控制的能源。

“气”是人人都拥有的能量,每个人都可以自控这种能量,有些人能控制得自如。能够影响大众的人,都有很强的制控运“气”的能力。能在意识上支配他人的人,气场都很强。因此,可以自由的控制气的人,都是很会使用人体能量的人。

  “气”是物质“场”存在于空间里,我们都可以直接用意识发出能量并可以控制“气”的作用。也可以通过收音机、电视或手机或其他手段发挥功能,释放能量。

  “气”所带来的种种作用,都可以解释为是能量的交流。例如气功治疗,是由气功师身体场(信息)的能量,与患者场(信息)的能量交换,调整患者体内的平衡。

真气

“真气”可以从遗传基因中带来,也可以从宇宙原始积累的信息总量中提取。

“真气”包含生命信息和能量信息。

“真气”是人所共有的潜能,这种潜能是气质,是有质量的。

物质世界中的物质是由粒子组成,人的气质也是由粒子组成的。比粒子还要小得多、结构小于零的、无粒子可描述的“虚性物质”、暗物质、反物质(能量的表现)现象,气功界通常称之为“真气”。这种真气常人看不见也感受不到,甚至连最精密的现代科学的仪器,也无法检测到。但气功修炼者在功态中,可以感受到,甚至能够看到。

意念

意念是神态集中的思维形式。意念是有能量的物质场的运动,意念力能够转化思维运动,调整人体物质场。

意念有逻辑思维形式,用意识支配思维的运动轨迹。

意念具有穿透力,用灵感思维可以直接指使信号。

意念是调动人脑潜在功能,是人脑的深层功能,使用神力(智能,即人脑固有的气机和物质编码)工作。是人脑直接编码,在气机上设定信息程序,针对相通之处进行定向引导发生关系,调整场信号。

人类进化产生的脑结构,固有的先天自然功能,能够与沉积万千世界的生命信息相通。人的念力可以感天感地,感神,感万物之灵。能够做到意到气(信息)到

小周天

内气在体内沿任、督二脉循环一周,即内气从下丹田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与任脉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的。完成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小周天运行线路要关:下丹田、尾闾、夹脊、玉枕、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下鹊桥(在会阴、谷道处)。

大周天

包括手太阴手太阳足太阴足太阳手少阴手少阳足少阴足少阳手阳明足阳明手厥阴足厥阴十二条经脉。当角色小周天的八条经脉全部冲通后,大周天经脉才会开放。

 

丹 田

《东医宝鉴》记载:“脑为髓海,上丹田”。

《丹经》记载:上丹田为藏神之府

《修真辨难》记载:下丹田者,练精化气;中丹田者,练气化神;上丹田者,练神还虚。

《遵生八笺》记载:上丹田为性根

上丹田在头顶百会穴,有说在两眉间印堂穴。多是指意守两眉之间的印堂处,即道家所说的祖窍,又称玄关、天根、元门、根窍、众妙门等。古人认为,上丹田位于脑部的泥丸宫。传统气功理论认为上丹田是元神出入之所,泥丸脑府的门阙。意守上丹田,神气足至,可与外界勾通,出现奇特功能。

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有说神阙穴。

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位,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

古人称为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下丹田藏精之府,中丹田藏气之府,上丹田藏神之府。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中医理论有七种情志,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道家的七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佛说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后人又将六欲总结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心理暗示(略)

心理疗法(略)  

功态、功境与功能(略)

功态,功态是气功态或气功状态的简称,练气功必须进入气功态,才能真正步入实质性的修炼。

功能,各种气功功法可达到的效果。

功境,练功时进入一种境界。一些长期修炼的人,在入境较深的功态中经常可以感受到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事,能够在功境中获得透视、遥视、遥感、遥测、五眼六通等特异功能的功能。

筑基

所谓筑基,顾名思义就是打地基的意思。高楼大厦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好地基。气功修炼如盖大楼一样,也需要筑基。

气功筑基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要培气,下功夫练基本功(法),座好气基。男人练精化气,女人练血化气。

二是形成良好的练功的习性,形成规律。

研究功法,掌握所学功法的基本功能。

关于气冲病灶

    气功练到一定的时候,体内能量充足,气会自动沿着运行路线,找到病灶(气滞点)。修炼者的能量在不断的练功中得到加强,便会直接冲向已经找到的病灶,并以更大的力度加以冲击,使各种病灶的症状更加突出,各种疾病都被翻腾出来。

病灶和真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后,随着修炼者不断练功,体内的能量不断得到补充,病灶(大的气滞血淤区)在真气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化解、缩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感觉的各种疾病的症状也会逐渐减轻、消失。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

督脉能总督一身阳脉,又叫“阳脉之海

任脉能总督一身阴脉,又叫“阴脉之海

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又叫“十二经脉之海,或“血海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 经.

元气

中国哲学术语。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

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淑)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现代医学所称人本新陈代谢。 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可细化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宗气

宗气聚于两乳之间的“膻中(又称气海)

聚积在人体胸中的“宗气”又称大气。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化生。经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便成为宗气。宗气形成后,聚集在胸中气海之处,并贯注于心肺之脉。其主要作用是推动肺的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嗅觉的灵敏度,均与宗气有关。还有协助心气推动心脉的搏动、调节心律的作用,宗气的这一作用影响着人体心搏的强弱、节律和血液的运行,并影响着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临床上,若宗气不足,可出现气短,喘促,呼吸急促,气息低微,肢体活动不便,心脏搏动无力或节律失常等症。

卫气

卫气营血辨证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成份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心包证等多种证候,反映了外感温热病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型,以及邪正斗争的形势,揭示了外感温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卫气营血辨证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丰富了外感热病学辨证论治的方法。

气感

练功气感可表现为:

l         身体感觉:

酸、麻、胀、痛,寒、凉、温、热,轻、重、缓、急,浮、沉、大、小,涩、滑、顺、逆,头晕、恶心、呕吐、放气,等。

l         心理反映:

幻听、幻觉,等。

l         气动:

自发动作,自发声音,怪现象(如模仿动物动作),等。

上述现象都是正常的,时间长了就会适应的。

精、气、神(略)

生命活动三要素的精、气、神谕为人的“三宝”。

   的基本含义(略)

   的基本含义 (略) 

  的基本含义 (略)